大红鹰校友网

 找回密码
 申请帐号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活动信息平台 通过这个窗口,可以了解最新活动信息 发布活动 - 活动回顾

App下载 - 关注宁财 - 招生咨询 满足您不同的信息发布获取需求    二手 - 招聘 - 逛街 - 兼职 - 租房 - 活动

我的身份: 教师 - 学生 - 考生 - 新生 - 毕业校友 3D地图 - 校内电话 - 每日任务 - 活动回顾- 获取金币 团委 - 学生会 - 社团联合会 - 成绩查询 - 校园直播

查看: 3823|回复: 0

师生间的沟通语言艺术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年5月26日 10:20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Yoer 于 2011-5-26 10:21 编辑

一、沉默  在师生沟通中,教师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,也是一种重要的口才技巧。
  在师生面对面的交谈中,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,教师的沉默能起到一种提醒、集中学生口才注意力,迫使他们认真参与谈话的作用。
  在带有说服学生性质的谈话中,教师的适时沉默会体现出一种自信心和力量感。因为沉默能迫使对方说话,而缺乏自信、心虚的人往往害怕沉默,要靠喋喋不休的讲话来掩饰内心的忐忑不安。
  教师有意识的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办法。沉默时表情要严肃、眼神要专注,使学生在沉静、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,产生一种心理压力,并在自我反省中检查领悟自己的不足或过错,从而达到“无声胜有声”的效果。运用这种方式要把握时间的长短,要适可而止。
  当然,教师跟一些经常沟通的学生,如班干部等,沉默中传递眼神互相已达到了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地步。因此,这种无需多言的沟通方式能大大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。
 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等曾在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中认为,许多教师都患有一种“唠叨病”,而越是资深的教师还越感觉不到这种病症。其主要症状是喜欢事无巨细、不分场合地指责学生。因此,反省一下自己讲话的数量、质量的“效率比”,确实是教师一项经常该做的“思想体操”。
  二、委婉
 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。因此,在师生沟通中,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,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,这时,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太好。如果你把话语磨去些“棱角”,变得软化一些,使对方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,他也许既能从理智上、又在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,这就是委婉的妙用。
  被誉为“当代牧马人”的曲啸一次到某市监狱为年轻犯人作报告,报告的题目是《认罪服法,教育改造》。报告之前,曲啸了解到这些犯人大多有一种抵制心理:认为无论是谁的报告,无非是“大道理+小道理+训斥”。为了消除或减弱这种心理,曲啸绞尽脑汁进行准备。报告一开始,曲啸称呼大家的是:“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友们……”这个称呼立即引起了全体罪犯的强烈共鸣,有的当时就掉下了激动的眼泪。曲啸的这种语言可谓是“委婉称呼”的妙用:即不能称“同志”,又不便直接称你“……罪犯”,这种委婉的称呼既明确了对方的身份,又起到了缩短双方心理距离的作用。
  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时,如果教师能使用委婉的技巧,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。这里例举几种具体做法:(1)使用一些语气词。用“吗、吧、啊、嘛”等语气词,可以使人感到你的说话口气不那么生硬。试比较:你不要强调理由!你不可强调理由嘛!快对教师说实话!快对教师说实话吧!(2)灵活使用否定词。例如,把“我认为你这种说法绝对错了”改为“我不认为你这种说法是对的”;把“我觉得这样不好”改为“我并不觉得这样好”,就能把同样的意思表达得不那么咄咄逼人。(3)以问代答。一位班主任在听取班委有关春游活动的组织计划汇报时插话问:“为什么每个同学的经费预算这么高呢?能否再节约一点呢?”这种以询问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,就显得比较温和而不强加于人。
  使用委婉词语的技巧,一方面要选取对方最易接受的角度,另一方面也要看对象的特点,因为不同年龄、素质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是不同的。
  三、含蓄
  师生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达得太清晰直露,而要靠对方从自己的话语中揣摸、体会出里面所蕴含着的真正意思,这种“只需意会,不必言传”的手段可称为含蓄。含蓄是教师高雅、有修养的表现,也经常表示出一种对学生的尊重。学生的年龄越大、文化程度越高,教师使用含蓄语的频率也会越高。
  四、反语
  中国古话说:“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”。太极拳理论讲究的是“欲进先退、欲前先后”。在师生沟通中,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,口头说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恰恰相反,却反而能成功。这就是反语的妙处所在。
  反语可利用来提高批评人的效果。《晏子春秋》中有晏子用反语来说服齐景公不杀烛邹的故事。下面一位班主任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  班上有不少男生最近开始迷上了抽烟,深谙教育心理的教师知道这是许多男生在发育期间追求“成人化”的表现,横加指责只会造成师生对立。因此,在一次班会上,教师并不点吸烟学生的名,只是说了这样一席话:“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。”一句妙语开场,如石击水,反响鲜明。教师讲道:“第一大好处是吸烟引起咳嗽,夜半尤剧,可以吓退小偷;第二大好处是咳嗽导致驼背,可以节省布料……”这种诙谐的反语暗示了吸烟的害处,使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和理解了教师的用意。
  在说服学生时,用反语来归谬,然后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来,也很有效果。一位学生迷上了“轮回报应说”,坚持吃素,并说:“谁杀了什么动物来世就变什么,杀了牛就变牛……”教师同样推理下去:“那么,最好的办法是去杀人?”
  五、模糊
  在师生沟通中,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,这时,教师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,把输出的信息“模糊化”。
  模糊的说法有时是为了使沟通留有余地。当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事情的真相未了解清楚,特别对突发事件的结局尚不明朗时,运用模糊语能给教师留下主动性和灵活性。例如,有学生反映班上一对男女学生像是在“早恋”,教师在没有彻底弄清情况前,没有急于作出反应,只是对反映的学生说:“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反映,不知是否真是这样。请你不要再谈论此事,不管怎样,我会按照我一贯的原则来处理好的。”教师表面上的轻描淡写和模糊廉洁,避免了把事态再扩大,有利于今后谨慎、正确地处理此事。
  模糊有时也是为了照顾对方的自尊,尤其是批评性的语言。例如,教师在班会上讲评学生问题时,一般都这么说:“绝大多数学生是好的,少数学生还存在问题,个别学生特别差。”一方面保护了存在问题学生的自尊,同时又对他们起提醒、敲打作用。
  模糊有时是为了避开某些敏感的问题。有学生问班主任:“你觉得教我们班级的任课教师中谁课上得最好?”教师回答是:“各有各人的特点吧。”又如,学生问:“教师,您是不是最喜欢我们班的某学生?”教师答:“是好学生教师都喜欢。”
  值得注意的是,模糊不等于糊涂。糊涂者思路杂乱、逻辑不清,而使用模糊语言者思路是清晰的、目的是明确的、语言本身也符合语法逻辑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沟通口语需要明确,模糊表达只是在一定情境下的权宜之计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申请帐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推荐消息上一条 /2 下一条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加入我们|隐私保护|广告服务|加盟合作|手机版|大红鹰校友网

GMT+8, 2024年4月26日 23:2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3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